人們和寵物越來越親密無間,被寵物咬傷的問題越來越常見。天氣回暖時,溫馴的寵物可能性情大變,突然攻擊疼愛它的人們。專家警示,即使被貓狗以外的動物咬傷,也要預防狂犬病等致命病原體入侵。
烏龜兔子也會咬人
武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呂軍介紹,隨著天氣回暖,有的動物的性情會變得很急躁,特別是許多哺乳動物提早進入發情期,當受到外界強烈刺激時,就會突然攻擊人類。據統計,去年下半年該院急診科就接到被動物咬傷者近500人,七成人是被自家的寵物咬傷,部位多為面部和四肢。
狂犬病不限于貓和狗
呂軍說,被動物咬傷后需預防狂犬病的發生,“除了貓狗以外,烏龜、兔子等動物咬傷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,原因是患有狂犬病的狗死后,尸體中的病毒可能散布到自然環境中,或者病犬曾咬過、舔過其他動物的食物,不排除那些動物也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。”
狂犬病一旦發病,其進展速度很快,3~5天內病死率幾乎100%,因此,應該積極采取急救措施以防萬一:
1.立即擠壓傷口,排出帶毒的污血,或用火罐撥毒,但絕不能學武俠片中用嘴去吸傷口污血的錯誤做法;
2.沖洗傷口,方法是掰開傷口用自來水沖洗,再用20%的肥皂水或1%的新潔爾滅徹底清洗,繼用2%~3%碘酒或75%酒精局部消毒,后用干凈紗布覆蓋;
3.到醫院就診,在醫生指導下注射狂犬病和破傷風抗毒素預防針。
4“狗媽媽”收養“貓閨女”
在南堡崔村李彩珍家里,有這樣一個動物小家庭:“母親”是只狗,“閨女”是只貓。李彩珍說,家里的小狗配種過兩次,可就是一直沒懷上。小貓是去年中秋節前夕從別人家抱來的,當時貓看起來很沒精神,快要死了。恰巧當時小狗第二次配種,沒有懷上“孩子”,但是奶水很多。于是,李彩珍把貓和狗放在一起,小貓主動去吃狗的奶水,從此,小狗榮升為“媽媽”。
“狗媽媽”有了這個“閨女”后,對“她”真是細心照料,有人靠近時,“媽媽”便蜷曲身體護住寶貝,讓“閨女”安心吃奶。“閨女”長大點兒,會上房了,“媽媽”就在房檐下汪汪地叫。李彩珍說:“估計是像人一樣,孩子上房了,做家長的當然要叫她注意安全。”
如今的狗貓“母女倆”吃住一起,“狗媽媽”舍不得離開“貓閨女”。晚上睡覺,如果“閨女”被鎖在屋里,自己進不去,就在主人的屋外叫喚,見主人出來了,再跑到“閨女”的房門口叫喚,待主人把門打開,“媽媽”就嗖地跑進去找“閨女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