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和狼的區別是生活方式的不同。
狼是通過自己的狩獵;即通過尋覓、守候、奔襲、追擊、搏斗、廝殺來獲取賴以生存的食物。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,“自己打食吃”。
狗的食物是由主人供給的。
這種生活資料(食物)來源的不同,導致它們行為的不同意義。狼的撕咬拼殺是完完全全地、直截了當地為了自身的利益;而狗的吠叫拼咬,或是遵從主人的旨意,或是自覺地維護主人的利益,這一切都是出于對主人的報效。“沒有免費的午餐”,吃人家的嘴短,總得有所回報。狼自己打食吃,不欠誰的情。狗卻要看主人的臉色、眼色行事。
更可悲的是狗和狼的性生活的差異。
狼在狼群里通過自身價值和能力自由擇偶。只要環境條件允許,它們可以自主地選擇性生活的地點、時間和方式。
狗就慘了,一只狗即使性成熟了,處在發情期,不管它怎么欲火中燒,沒有主人的安排它也得不到性生活。它只有在犬舍里抓耳撓腮,呦呦哀鳴。是否給自己的愛犬找個配偶,不是看狗的需要,而是根據主人的需要。主人決定給狗找配偶,那擇偶的權力仍然在主人而不在狗,不管主人給它找了一個什么樣的配偶,它都得受用,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力。在什么地點、什么時間完成這次性行為,也是由主人來決定。
為什么會這樣呢?
除了供養關系這種經濟地位的主要因素,還有就是:作為野生動物的狗,一旦被人馴化,它就融入了人類社會,它和人類的關系就注入了人文的內涵。一群野生狼群的社會組織,其規則是動物的組織和規則。而狗進入了人的生活圈,這避免不了被強加給人類社會的規則。
人類的主仆關系,由經濟地位確定的人際關系的規則就套用到了狗身上。有一個詞很能提示這種關系的內涵,“狗腿子”。把狗比作人,也就說明了這類人的社會地位和性質是狗的地位和性質的寫照。